黄淼心理健康系列|考试焦虑正在影响孩子学习,你看到了吗?
初三年级的男孩小陈,拒绝去学校一个月,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年级前二十,结果考试不如意,自己觉得特别受不了,上课的感觉越来越差,不去学校的原因是上课不能专心听课,目光总是扫射别人,一关注别人,自己的注意力就跑了,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
初二女生小雅,考试时就开始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简单的题出现读不懂,容易的知识点出错,手抖心慌,考试后自我惩罚,自己拿尺子打自己,惩罚自己不该粗心,结果情况越来愈严重。
案例中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考试焦虑症”,所谓“焦虑”,就是总觉得有一件坏事情要发生。考试焦虑就是每到考试,你就会觉得有一个雷在自己头上要炸响,这种感觉逐渐泛华,觉得生活中随时随地自己就在顶着雷走路,因此处于考试焦虑症的人常常会寝食难安, 不能专注于当下的事,潜意识中恐惧感很强。
在这两个案例中,父母都强调,自己多次给孩子讲,考什么成绩不重要,只要你尽力就好,可是,并没有什么作用 ,孩子反而焦虑更严重了,课堂和考试注意力都很难集中。
小陈同学,因为自己初二的成绩突飞猛进,获得了老师和家长的高度评价,自我评价也非常高,为了维护自己学习上全能的感觉,他把时间全部用在学习上,没有娱乐,不和同学交往,生怕同学会超过自己,当考试成绩不能和自己的期望相符合时,自己对自己的学习力产生怀疑,并把这种怀疑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觉得别人都在关注自己,自己的注意力也不由自主地投射到他人身上,导致课堂注意力涣散。
小陈同学的考试成绩在老师和同学们看来正常发挥的情况下,他自己却不能接受呢?孩子是家里二胎,男孩,从小得到的关爱很多,家人常常用聪明这样的词语来评论孩子,最初学习上不很下功夫,在姐姐的激励下开始努力,不断飞跃的学习成绩给小陈一种感觉,自己在学习上是全能的,自己可以掌控的。面对自己不能达到的目标和不能超过的同学,小陈不能接受自己有缺失的部分,把潜意识的关注点放到了超越同学的身上,导致自己课堂效率低下,注意力涣散。
小陈同学的情况在高一很多同学身上会出现,这些同学的共同特点是,中考优秀,进入高中,成绩下滑后,觉得自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课堂跑神,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原因放弃学习。当然放弃学习就不用面对考试,那就可以保护自己那种“我是聪明的”自恋不受损伤。
1. 考试焦虑潜意识心理之一:保护自己“我是聪明的”,自恋不受损伤
小雅的情况更为严重,日常检测学习的小测试都让孩子恐惧,发生简单的认知错误,会读错题目,简单的题目难以读懂。在这个孩子的心中,有一个非常严厉的考官在时时刻刻盯着她,每次考试开始前自己反复说“不能马虎”,反而更多因为马虎二失分,失分后孩子的自我惩罚其实就是内在这个严厉的考官对自己的惩罚,只有惩罚才能缓解成绩下滑引起的内疚感。
为什么孩子心里会有一个这么苛刻的考官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考官,父母作为孩子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权威人物,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是考官和考生的关系,孩子如何面对考试,由父母这个最重要的考官所决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在学习上采用鼓励夸奖还是批评指责,这些态度会在孩子心里内化出一个评判者的形象,就是考官的形象。如果父母是严厉的,不容出错的,经常打击批评的,孩子心里的考官就是严厉而苛刻的;如果父母是宽容的,允许孩子犯错误的,经常鼓励孩子的,那孩子内心的考官就是宽容和蔼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模式会决定孩子心里住着一个什么样的考官,这就决定孩子面对学习的时候,他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尽管家长在考前改变自己对孩子学习的态度,但是孩子对学习和考试的感觉已经长期累积在潜意识里面,那个严厉苛刻的内在考官很难因为父母态度的变化而改变。
当投入困难的情况发生时,父母会把成绩下滑归因于“马虎”,当父母老师把目光盯在“治理马虎”,内在获得一种“我的能力还是可以的”的好的感觉,回避父母老师,还有内在考官对自己的“失望感”,回避“我不好的感受”。
总结:
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二是潜意识对内在严苛考官的批评指责的逃避。
小宋同学是高一年级重点班学生,初中成绩优秀,进入高中第一次月考,月考成绩班级后五名,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拒绝去学校,拒绝和家长沟通。自述有自杀倾向,主动向家长要求做心理咨询。
小宋的困惑是学习效率低,跟别人一样花很多时间学习,但是收效不大。
小宋同学说每次自己成绩一下滑,妈妈就认为自己没有好好学习,就开始各种控诉,长达一两个小时,说到最后,妈妈就会抱头痛哭,说养自己这个闺女没一点用,就是来讨债的。自己如果辩解,更是招来各种责骂,认为自己找借口。
总结:
考试焦虑的原因三是身体关于学习负面情绪积累太多,一到学习,不由自主地孩子就产生恐惧情绪。
家有考试焦虑的 孩子,父母怎么办?家长可以尝试做如下改变:
1. 放弃打击教育法,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欣赏孩子,给孩子温暖和支持,减少孩子学习中的负面情绪体验。
2. 直面自己的焦虑情绪,探查情绪失控的源头,提升家庭正能量,增强生活的喜悦感。
3. 看到孩子的负面情绪,借助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心理咨询让孩子放下包袱,帮助孩子走出情绪困扰,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