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 心理专家--马丽霞谈: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心理专家--马丽霞谈: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收听:

今天我们请到南阳市,心理学会副会长,主任医师,南阳市有道心理咨询中心,首席专家马丽霞老师来到直播间,马老师,给大家打个招呼。

各位听众好,主持人好。

众所周知,冬季是抑郁症的好发季节,今天我们主要谈谈,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问题,谈到抑郁症,人们自然会想到“自杀”这样一个词,因其致伤致死的后果,让人谈“郁”色变,马老师,那么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抑郁症。

抑郁症对国人来说已不陌生,从名人到一般人,从青少年到老年人,无一幸免,真可谓“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抑郁症,主要有三大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自我评价下降,对日常生活不感兴趣。也有轻有重,轻重程度呢,从闷闷不乐,不想做事,到悲观厌世,自杀成功。

主持人:那么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是怎样的?

马老师:据统计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生率13岁以下儿童中,约2.8%,遭抑郁困扰,13~18岁年龄阶段,比例达5.6%,累计患病率女性12%,男性7%。


主持人:青少年抑郁症有什么特点?

马老师:诊断一个抑郁症,是要符合上面三个特点,那么对青少年来说呢,抑郁障碍的特点一是外化情绪行为多:易激惹、易受挫、发脾气、对立违抗;二是躯体化症状多,涉及到各系统的躯体不适,但又查不出躯体疾病。比如有些学生反复头痛,仅仅查出鼻窦炎等,即使做了手术,头痛症状依然得不到缓解。三是焦虑症状多:恐惧、分离焦虑,不想离开家人,不想上学。诉说不开心,想哭,不想上学,学不进去,失眠,有自杀观念。尤其是晚上说好了要上学了,早上难受坚决不去学校,如此反复无常,成了学生抑郁症的典型现象,这种反复家长和老师都认为是思想问题,而忽略了抑郁症,弄得家庭关系紧张,直到学生有自杀行为才来就诊。

主持人:家长和学生怎样判断是否抑郁了?网上有很多自测量表,似乎青少年更多说自己抑郁了,而家长却不这样认为,你们心理咨询室遇到的多吗?

马老师:挺多的,刚开始学生会感受到自己情绪不好,当事人的感受当然是第一位的,加上青少年的探究心理,会上网看,想给自己一个解释,结果很容易就给自己下个抑郁症的诊断,当然不一定准确,当说给家长,家长要么反应冷淡,要么反应激烈,这反倒让学生更想证明自己是抑郁症,以至于没有得到早期心理干预,真的成了严重抑郁症。所以的疾病包括心理问题都强调早期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网络带来的方便显而易见,让人们了解到抑郁症的相关症状,但是也是抑郁症这个词有所泛化。无论是孩子说有,家长说无,还是要到专科医院确诊,即使不愿到精神病院就诊,来到心理咨询机构,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师也能做出判断。

主持人:现在有一种现象啊,有一些青少年用刀片或者锐利的东西划手腕,那么这个是不是他患了抑郁症了呢?

马老师:反复的划手腕,但是没有抑郁症的症状,或者不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划手腕呢,也不是为了自杀,反而觉得划手之后,见血感到疼痛,会有一些舒适感,渐渐成了习惯性的行为,这有个诊断名称叫“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明确写在美国精神疾病的新版诊断标准里面,说明这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也引起了众多关注。DSM-5提议的诊断标准:A、故意自伤,一年中五天以上时间故意自伤,对其身体表面的损伤,可能引起出血、瘀伤或疼痛(例如切割、烧伤、刺伤、撞击、过度摩擦),期望伤害只会导致轻微或中度的身体伤害(即没有自杀意图)B、实行自伤行为的原因至少为下列之一:

(1)缓解消极的想法或情绪(2)解决人际困难(3)、产生积极的情绪或感觉


主持人:我们热线和平台也经常接到这方面的,求询,例如一个女孩夏季必须穿长袖,后来才发现,她的双手的手腕,真的是伤痕累累。还有个男生因为下手重了,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

马老师:精神科心理门诊以及我们心理咨询室,也经常见到这样的来访者,有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的非自杀性自伤的检出率为12.2~%23.2%,在精神卫生机构青少年抑郁症门诊中,有40%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患者。

主持人: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发病率呢?他们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马老师:从大的方面讲遗传生物学因素,童年创伤经历,家庭教养方式,生存社会环境等方面导致人际沟通障碍,情绪控制障碍,自我惩罚行为模式。加上视频媒体渲染,向同伴模仿,“自杀聊天群”等等,使得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群体越来越大。

举例说明:

一是寻求刺激,寻找获得存在感。比如,爸爸妈妈吵架,我感觉很烦,我想让自己清醒一点,有一个初中女生,爸妈经常吵架,从开始自己劝架,到躲在房间里捂着耳朵哭,再到麻木了自己,但内心深处一直是担忧恐惧痛楚。甚至有想死的念头,小小的年纪一直跟这些不好的感受战斗着,实在受不了了,就拿起圆规做出割腕自杀的动作,当血流出来时新的恐惧产生了,同时感受到手腕的疼痛,顿时让自己感觉原来的难受感消失了,把手腕上的血处理完后,反而有一种难得的轻松感。之后每当感到难受时,包括学习上交往中的难受出现时,就用划手腕的方式来解决,甚至会收集不同的工具,有时也会欣赏自己划伤的“作品”。当父母知道她的这些行为后心疼懊悔不已,一家三口一起来到了心理咨询室。还有的学生说上初中后我想成为弟弟的榜样,做不到的时候我就划手,划手还能让我保持清醒,认真听课,渐渐地形成了习惯性划手,既是后来划手也不管用了,也停不下来。

二是消除负面情绪,比如妈妈不允许我和朋友出去玩,我很生气,我就划手,以此来感受到宣泄情绪的失落。被家人同学,甚至朋友讨厌时,我感到心寒,我会划手;

三是引起注意,自从有了二胎之后,家长总是要求我像个大人,我做不到,爸爸打我,踢我,我想报复他,想让他后悔我就划手。

四是逃避责任,感觉老师针对我,惩罚,不想呆在课堂上,想被担架抬出去,我就用玻璃划手。等等。


主持人:这个问题涉及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个方面,究竟怎样做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种行为的再发生?

马老师:核心是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会涉及到家庭结构调整,改善患者认知,打破行为循环模式。也就是说,只要也只有进入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师就有办法改善其自伤行为。这是一个疗程的问题,不是一次的问题。比如第一个例子中的女孩,因为父母吵架而情绪低落,感到自己不幸福,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也认为父母吵架都是因为自己学校不好。拥有这些错误认知,就像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漩涡,越陷越深。心理治疗时,通过家庭治疗让孩子明白了,父母有父母的难题,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自己尽力做了自己的事,成绩不好不代表自己就是坏孩子。很多同学的父母也吵架,不会因此看不起她。纠正这些错误认知后,帮助孩子逐步用有益的行为方式代替划手,同样可以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划手次数越来越少,最后孩子主动要求父母帮她寻找消除疤痕的方法。想要展现一个女孩的美丽。同时咨询结束后,父母也成长了,学会用对话而不是争吵来解决问题,如果争吵了要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争吵。结果是孩子恢复了青少年应有的阳光心态,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因此说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人格成长。也是家庭治疗主题之一,孩子有问题,说明家出问题了,孩子有“心理病”需全家“服药”。关键是不回避问题。


主持人:有些学校不允许有自伤行为的学生上学,怕出事,有些家长把孩子当成抑郁症或精神病送到精神病院住院治疗,马老师既是精神科主任医师又是心理治疗师,你认为是否妥当呢?

马老师:这个我能理解,因为孩子发出的是死亡警报,人命关天。学校老师家长感到恐惧无措。但是我不建议住院治疗,因为不仅没有效果,也让孩子经历了更多的痛苦。

学校的担忧,家长的恐惧需要通过了解问题的实质,评估问题的严重性,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并进入解决程序才能化解。首先排除抑郁症、精神病及其它的脑部疾患。有些精神分裂症的早期也有行为异常,自伤行为。如果是抑郁症不得到及时的治疗,自杀风险还是很大的。排除了以上两种疾病,明确诊断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有些人配合一些抗抑郁抗焦虑改善失眠的药物是可以的,这也是为了配合心理治疗的疗程。


主持人:听了这些后,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需要鉴别,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马老师:是的,这就需要由精神科医生做出诊断后分别进入不同的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抑郁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重;非自杀性自伤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前两种疾病需要医生来完成,后一种心理咨询师可以完成。任何心理咨询机构对有自伤行为、自杀观念的青少年都要求有精神科医生排除精神病和抑郁症的诊断后才进行。

主持人:是的,如果识别不清楚耽误了精神病患者的早期治疗,也可能发生自杀后果。

马老师:这也是我想提醒的,

请注意,自伤不是自杀,但是可能变为自杀。

对自伤,需要进行管理,安全的管理措施包括,一、危险物品的管理,二、强化父母监管,三、减少家庭冲突,四、教育父母严重对待青少年自杀想法或行为,五、减少青少年受负性传染。六、任何人都不要嘲笑攻击责怪自伤行为。


主持人:面对现在的孩子教育,家长都很重视,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怎样做?马老师给些建议。

马老师:这个话题很大,任务也很重。我想借助一些心理大师的经典语录与大家共勉。1、父母做了什么不重要,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更重要。也就是说父母管理孩子的重点是管理自己,为了孩子让自己性格不断完善成为更好的人才是正道。2、与孩子的关系中,做到“不带诱惑的真情,不带敌意的坚决”是亲子关系的基础。这几句话很有深意,既然是大师的话,一定是有指导意义,做为家长为了孩子,什么做不了,那就“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吧。

相关音频推荐